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118期 ) 2004.8.
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美加校友会刊物临时编委会
-----------------------------------------------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州出现了一批非常有写作才能的女性作者,她们收入丰厚,生活无忧,完全没有过去女 性的那样辛勤劳作,她们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泡吧,逛街,购物,买时尚衣服和饰品,闲来没事在家养宠物,平日里就 写点与生活和个人体验有关的小散文.不过,这些散文非常走俏市场,差不多形成一个产业. 这类散文主要发表在一些生活杂志和副刊上面,比如<女友>,<知音>,<家庭>,<新民晚报>等.这些报刊经济效 益都非常好,受众面相当大,因此给作者的报酬也高.如果在报纸上开专栏,一篇七八百字的文章至少也能拿到两 百块钱.一个月下来,四五千块没有问题.假如在两家报纸以上开专栏,收入相当于一个中级管理者.当然,杂志稿 酬也不菲,像<女友>,<知音>这类杂志,一千字高达六七百块. 在过去,报纸和杂志品种非常稀少,而且内容单一,都是一些四平八稳,趣味单一,板板正正的文章,很难吸引读 者眼球.时过境迁,如今许多人生活好起来了,他们不再为生存而到处奔波,他们的物质生活不仅只是有饭吃,他 们还需要在吃饭之外寻找更丰富的内容,精神生活也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调革命英雄主义,张扬远大的理想, 因此也就不喜欢看那些过于形而上的文字.由于没有太多外在的压力和烦恼,所以他们更有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内 心,关注生活的细节. 正因为有这类人群,所以她们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市场.1995年初,黄茵和黄爱东西在上海签名售书,轰动一 时,她们的作品集在短期内一版再版,据说有一段时间在北京,上海均得排长队购买.第二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 推出了张梅和张磊的随笔集,可以说,"小女人散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在里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些作者并不是专门以写作为生,她们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较为丰厚,毫无生活之忧.据了 解,"小女人散文"的代表黄茵,黄爱东西,宋晓琪和马莉等人都曾在报社工作,工作的轻松和优厚的待遇,使得 她们有机会拓宽自己的活动范围,更换自己的生活方式,经济上也更为独立,而另一位"代表"张梅则是广州市 作协的专业作家,也是非常清闲.这些女性作者除正常工作之外,平时就为一些报刊写些闲适的文章.
广东历史文化行 冼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高凉郡(今茂名市境内)人,生于梁代(公元512年前后).她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俚人领袖,历经梁,陈,隋三代,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协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据势力;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民族融合;坚决革除社会陋习,推动俚人社会的文明进程;协助朝廷治理岭南,惩治贪官暴吏,极大地推动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冼夫人以其巨大历史功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广东历史文化版图中更是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与冼夫人有关的历代文物遗迹,都得到民间自觉的保护.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遍及茂名,雷州半岛,海南岛乃至东南亚.在高州,电白,阳春等市县,保存着冼夫人墓,冼太庙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文物遗迹,精神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是当地乃至全省文化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辞世1400多年的"岭南圣母,巾帼英雄"冼夫人,将为家乡子孙后代再度造福
和集百越 改造旧俗 冼夫人,名英,高凉郡(今茂名市境内)人生于梁代(公元512年前后),其家族世代为俚人部落首领隋朝封谯国夫人.冼夫人自小贤良聪颖,武艺超群,善行军用兵,少年时代就得到远近部落的拥护,连海南岛的1000多洞俚人也慕名归附.其后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协助冯宝处理政务,在部落中推行法治,改造俚人旧俗,"人莫敢违". 屡平叛乱 维护统一 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叛乱,冼夫人果断发兵协助平息.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利用自己的威望劝服各部落首领,维护了社会安定.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挟持冼夫人之孙冯仆叛乱,冼夫人亲自率兵与陈朝军队合力击败叛军,以功高封高凉郡夫人.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顾全大局,迎接隋军进入岭南,让岭南归入隋的版图.后番禺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安定.
惩处贪官 解决危机 公元601年,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赃枉法,引起境内俚人激烈反抗,冼夫人及时向朝廷揭发赵讷罪状,惩处贪官并解决了危机. 电白县电城镇北7.5公里处有个山兜丁村.村南有座娘娘庙,为当地冼氏的宗祠,为纪念先人冼夫人所建.据说该庙始建于隋代,至今庙内仍保存着一只隋代"虎头纹"香炉.有专家介绍,现在该庙墙体基部仍保留隋时的建筑特征.在每年冼夫人诞辰和忌辰期间,当地善男信女都汇聚该庙,举行"冼太夫人回娘家"纪念活动. 在娘娘庙后约50米处有座古墓,称冼夫人墓.该墓位于一片宽阔平地上,墓地呈长方形,周围有土墙遗迹,边长92米,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文物遗存之丰富,都十分罕见.墓区保存有一块清代嘉庆年间建立的墓碑,上有"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等字样.此前,该墓区曾出土石鼎,石炉,陶石狗,石狮,倒莲形方座石柱基础,以及一些陶瓷器物和砖瓦堆积,经鉴定为隋代遗物.墓区内还有一块隋代的"龟趺石"残件,在岭南地区十分罕见,据称是墓城目前发现的最珍贵的文物.
高州城冼太庙 位于高州城区人民路.据记载,该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在明,清两代曾先后重修整座庙宇建筑面积达8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红墙绿瓦,斗拱飞檐,运用彩绘,堆塑,雕刻等艺术形式进行装饰,显得精致而华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主体建筑分前殿,中殿,正殿三进.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的顶脊有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庙中有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晚清驻美国,古巴,秘鲁三国大使陈兰彬和工部左侍郎杨颐等人为该庙撰写的楹联等,以及多幅明清珍贵石碑记等.它们与一批当代书画家墨宝,多幅精致木刻,石刻,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和文化含量的冼庙景观.
旧城冼太庙 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旧城庙为隋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冼夫人逝世时,其孙冯盎为纪念冼夫人而建.该庙于此后经多次维修重建,现较完整保存着明代的建筑.这座冼庙坐北向南,共分3进约深36.35米,整个庙宇呈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庙顶正脊饰有生动的双龙戏珠等灰塑艺术品.正殿供奉冼夫人塑像,东殿供奉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塑像,西殿供奉有冼夫人的3位将军塑像,都保存完好,形态逼真.庙里完好地保存有重修庙宇字碑一件.因该庙具有特殊地位,清代同治皇帝御赐的"慈佑"封号匾额一直被奉置在这里.在大殿内,记者还看到一面十分古老的独木"俚人鼓",鼓身为一截樟树原木掏空后制成,鼓面直径约80厘米,相当罕见.该鼓的鼓身至少为明代以前原物,甚至不排除是隋唐时代的原件. 在冼庙的右侧,还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冯宝公祠,为当地冯氏族人为纪念冼夫人的丈夫,陈朝高凉太守冯宝而建.目前,当地政府对冼夫人及冯宝公祠等文物古建筑进行了整体保护,在两建筑附近开辟了广场并修建了仿古水榭园景
高州旧城遗址 也称电白旧城,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属南朝至明代的古城址.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27-534年)置电白郡电白县,郡,县治所均设于此.唐,宋,元各代,高州治所也均设于此.明朝以后,高州府和电白县先后迁治,旧城遂降为堡.原城墙为内外两重,形似四方.外城墙两边分别为286米,261米,中间为城壕.记者看到,旧城至今保留着唐代格局,"城"内可以看到一段长约200米的唐代城墙.高州旧城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从南朝到明清时代的都有.除了地面上保存着始建于隋朝的冼太庙,明代冯宝公祠等古建筑和两口古井外还出土了包括唐代的武器架石插座,瑞兽门砧,隋朝墙砖,瓦当,以及陶瓷制品等,造型古雅,精美独特.当地还出土了多达数千斤的碳化米--"陈仓米",传说是冼夫人时代留下的.伴随各类文物出土的还有大量的城墙砖.这些城砖体形较大,砖身往往刻有文字,如"高州","长见太平年"等地名,吉祥语或工匠姓名.高州旧城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旧城和其间出土的众多文物.
南海神庙打造广州最亮丽文化品牌
南海神庙已有1400年历史,它不仅是国内现存惟一的海神庙,也是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重要史迹.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祭海,并加封南海神,使之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今,每年农历二月的"菠罗诞",仍是珠三角最盛大的庙会之一.南海神庙大量珍贵的文物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举世瞩目.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广州作为中国门户,世界大港的千年辉煌,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到达广州,第一个考察点便是南海神庙。 今天的南海神庙占地3万余平方米,保存着"海不扬波"石牌坊,石华表,石狮,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及昭灵宫等宏大精美的古建筑.庙内还存有不少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历史的珍贵资料,现存碑刻45块,其中包括唐韩愈碑,宋开宝碑,明洪武碑等珍贵石刻,庙内还保存有东汉大铜鼓,明代玉印,铁钟等文物,还有木棉树,红豆树等古树名木.庙西山岗上的"浴日亭", 为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首"扶胥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