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124期 ) 2005.2.

           广州市第十七(大中/嘉应)中学美加校友会刊物临时编委会

-----------------------------------------------

   ★ (接续上期)  <<重温昔日的激情.我们有梦,有梦的人生真美丽>>

   ★ 美加校友会纽约地区分部组织聚会,出席餐舞歌会的校友: 冯霭媛(老师) 陈玉玲(老师) 李安源 粱福忠 刘澄光 谭婉玲 张宝珠 李景彤 黄秉贤 江凤仪 伍超美 饶劲华 冼丽娟 黎姿华 林玉云 陈作基 雷 然 谭美玲 陈妙娜 张世昌 骆惠姬 罗焕章 陈树华 陈雪冰 余觐邦 余觐雄 杨光烈 林美玉 林 瀚 冯启佑 潘锦泉 潘圆圆 陈敬东 刘一帆 莫日晶 活动在纽约华埠的美姿舞蹈学苑进行.部分食物在酒楼叫外卖,部分由校友潘锦泉和潘太太在家里制作之后带 来: 炒油菜,炒虾,炒饭,炒面,味道很好,大家边吃边赞.大家唱歌跳舞,兴高采烈.抽奖是美加地区联欢活动必不 可少的节目,校友们的情绪高昂地从主持人手中接过各种奖品: 19寸电视机(冯老师捐赠),DVD播放机,收音机, 多士炉,葡萄美酒····

   ★ 美加校友会原拟购买位于屋仑E.19th Street 夹 17th Ave 的物业,因为我们出 价低于他人,已经被别人竞投所得.跟随美国经济稳步成长,湾区楼价在节节攀升,我们的筹款数目与之相距太远,建议把筹集到的钱作为 日后置业的基金.美加校友会建造自己的家,一如以往是个绮丽的梦.We have a Dream我们将继续筹款,继续捕捉时机.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8) 1999.8)

   ★ 接续摘录校友之间的往还信函:

   * "由于居住于美国中部, 不能为同学会出一分力.现寄上小额支票一张200元,为购买新会址一块砖之用. "   ------ 余孔义 12/30/98

   * "接你来电转瞬近一个月,因为刚接手外卖店搞到不亦乐乎, 故无暇复信于你. 今日偷得空闲, 寄上支票乙张, 作校友会捐款之用.现在生意还在亏本,所以未能尽力支持校友会,请谅···· " ------ 张国桓 01/25/99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2) 1999.2)

   *广州邓学恕校友发来的 E-mail : " 大年初二下午和初三上午, 香港校友潘玉英和沈开荣分别在福盛酒家卡 拉OK房和母校'聚贤楼'与广州校友聚会, 商谈在穗港澳地区如何大力宣传美加校友会会址建立的意义?如何开 展捐款? 及其具体细节. 大家提出了比较好的建议 : 学校专门设立捐款帐户, 各群体校友收集捐款后,派代表 把名单和款项交母校总务存帐; 母校总务把名单和捐款通知邓学恕校友, 挂上他的 Internet个人网页, 作为 宣传和以示公允.这方法是否可行,等待[广州十七中美加校友会购置会所物业工作小组] 同意后便可实行."

  *"··· 潘锦泉校友已到广州, 星期一(12日) 下午会见了黎校长, 在场的有: 李菁、张大造、祝明和我。昨 晚(14日)又邀校友到学校一聚, 学校的黎校长, 萧书记, 图书管理员潘洁英(她负责收钱)也在场, 先由潘锦 泉校友讲述美加校友会的近况和捐款的意义。后李菁、张大造和我都作了一些感想和动员.在场的校友都热烈 发言,盛赞美加校友会功德与你们的辛劳,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微力,并积极地捐了款.计有:苏超文(63届) 100 雷燕琼(64届) 100;李菁(66届)100;王晨骏(66届)100;潘洁英(65届)100;陈梦德(64届)200;刘俊卿(66 届)100;李荫荣(65届)100;黄胜珊(62届)100;张大造(67届)200;祝明(66届)100;梁洁梅(66届)50;区 玉冰(66届)100;梁绮彤(66届)50;苏令仪 (66届)100;李保华(67届)100;邓学恕(68届)100。在这以前, 还有一些校友已向校总务捐过款, 待潘洁英校友在校总务查核后转告我后才E-mail 给你。到时我会一起挂上 我的网页(紧接[捐款辞]及捐款名单后面)在场的情况潘锦泉校友返美后定会介绍, 大家也表示日后在不同的校 友群中宣传校友会的精神, 争取更多的校友的支持! 校友: 邓学恕 1999 / 4 / 15 11:30 am "

  * "···刚刚浏览过你新挂上网页的内容, 并为之动容 : "···不少校友表示, 虽然我们将来极难有机会去 美国看看这个 "家" , 但是毕竟是联络和维系我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献出微薄之力." ----- 多么感人肺腑, 将来要刻成碑文, 放置在 "家" 里, 随时唤醒和激励人性里面的良知. 什么是伟大? 什 么是平凡? 这些背景平凡的人,言行举止展现出高远的襟怀. 维多克· 雨果说得好 :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类胸怀。感激你, 感激这些同学.   黄建言 04/16/99 22:00 "

   *"···在广州的17中校友, 为数极多, 如果能发动起来捐款, 那是极为可观的,但需要时间. 正如潘锦泉和 潘玉英校友所讲的那样(大意) : 关键是要使大家真正理解建 "家" 的意义, 才能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这就 需要更多的宣传及耐心. 相信目的一定能达到的! 邓学恕 1999/4/17 23:30 "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4) 1999.4)

   ★ 为美加校友会购买会所筹募捐款, 四月份又有5位美加地区的校友加入认捐行列 : 曾立洪(70届) 沈庆图(67届);陈显辉(61届);莫逢娟(66届);马珊(200)。之前认捐、这个月交来支票的:饶劲华 (200);马伟军(1,000)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54) 1999.4)

   ★ 寻找广东最美的地方沙面:   漂在江上的西洋画

   有两个沙面.珠江流经荔湾西南,冲出的沙洲,唐时叫拾翠洲,晚清时做过江防要塞,在鸦片熏黑的风里,曾洋楼林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一个沙面,在水上写过血与火.另一个沙面,泊过花艇,笙歌不绝,自古风流温柔之地;如今以欧陆风情净土自许,孤悬于喧嚣红尘中,向世人传布时尚,浪漫与爱情.

   西洋建筑的流动盛宴   六二三路上人潮汹涌,川流不息的车,像重型轰炸机一样,把轰鸣与嘈杂声,猛烈地灌进人的耳朵里.一路被这喧嚣追赶着,去寻找"历史沙面"的游客,跨过一座石桥,就像一脚跌进一场静悄悄的白日梦里.那些房子,把人给吓住了.红砖砌筑的尖顶阁楼,外墙通柱穹窿顶亭子,券拱形走廊,雕花的铁门,象牙白的柱子,墙上的风灯,壁上的影雕.见惯了飞檐长亭的人,便惊诧于荔枝树上结樱桃,这沙面上流动着一场西洋建筑的盛宴.那些房子端坐在那里,庞大而坚固,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石墙上溢出来,从圆窗子里溢出来,从尖顶上溢出来,说不清是一种饱经沧桑的雍容,一种历史沉淀的感逝,还是一种屈辱蘸泪的伤怀.火烧租界,沙基惨案···一场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在血与火之后,留下一地盛大的道具,又美得倾城倾国诡异非凡.酒吧间,洋行,教堂,住宅,新古典式与巴洛克式,券廊式与仿哥特式,这些列强用坚船利炮运送来的,一梁一柱上的欧洲文明.遥想华屋初成时,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夷人,赏此盛况如猛虎嗅着蔷薇.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在绿海中,露出黄色的尖顶,让人想到遥远的天国.圣母堂的布道辞里写着:"不要害怕,我是元始,我是终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过,可是,看哪,我如今却活着,一直到万世万代,我持有死亡和阴府的钥匙."在圣母堂的影子里,那些房子乖得像孩子.旁边,100岁的樟树,200岁的细叶榕,像祖母一样用墨绿色的手掌抚着它们.那些树,像在原始森林里一样,长得肆无忌惮.在树与房子之间,是行人,是街心公园,是一片可以触摸的空白,可以谛听的静,沙漏里的沙子像雪一样落下来,落得铺天盖地,似乎就在一瞬间,风雨侵蚀的伤痛,深刻悲楚的记忆远去了,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矜贵的华美与西洋画的风情,慢慢浮上了沙面的脸.

   夜幕下的吃喝与爱情   在沙面的明艳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是辜负年华罪孽深重的.那个浪漫的沙面,轻轻拍醒沉醉在历史迷雾烟云中的游客,引领他往前走,像隋朝时的红拂,为情所驱一路夜奔.向晚的风里,已弥漫着吃喝的气息.从前的汇丰银行,如今的金饭碗酒家,穿暗红色唐装的侍者打开拱形门,像护卫着一座艺术宫殿;巴沙花园会街,达宁咖啡馆,在夜里闪闪发光,静候着流萤一样的食客;"嚼江南"的菜单上烫着生香的词语:藕丝翅,葱油管庭···国医馆,丝绸店,像身着长衫或旗袍的旧时人物,卓然而立;沙面三街的雕塑闪着黑金的光,沙面四街上半条街都是画廊,工艺店,青灰色的门面,里面却是花团锦绣明艳照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木棉花已在光秃秃的枝头爆裂,像酒盅一样大的红,那是春天吻在树上的唇印.时尚芭莎婚纱的摄影师,在春光里按动快门,镜头里人美如花.梦想执子之手的人,在夜色里来到沙面公园,去意会那旧时女子的美,"娴静时如花照水,行动处似柳扶风".白鹅潭的灯光泻下来,红一道,蓝一道,在水里不离不弃,夜航船像发光的虫游过.风吹衣裳,江流无尽.万物花开,天长地久.正是定情的好时候.意乱情迷之间,似乎这个小岛就要随水漂走了,挣脱与陆地相连的五座小桥,像解开系在身上的链子,带着美轮美奂的房子,带着这一岛的男女,到地老天荒处去.

   景区小传   沙面 广州荔湾珠江边上的小岛,南临白鹅潭,西隔河湾与黄沙相望,北,东两面有濠涌与市区隔开.全岛呈椭圆形,仅0.3平方公里.在19世纪中期曾沦为英法租界,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岛上现存169幢西洋建筑,其中53幢被列为文物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1996年底,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有"羊城第九景"之称.

   ★ 63届高三(甲)班李森堡校友移民美国,十月份访问美加校友会,到屋仑 6th Ave的校友会旧 址参观,拂去尘封,自1994年12月至1998年12月的四年里,在这儿催生了两个同学会 ------ 广州十七中美加校友会 和 广州市中学生美加同 学联合总会(筹委会),在这儿催生和孕育了"世奇教学法".在这儿也孕育过和孕育着许许多多的想象和失落···陈念藻,黄建言,李冰真,黄 淑仪,梁 嘉校友作陪.面对陈迹,感觉往往因人而异.年轻的郭沫若在 [创造十年] 里曾如此慨叹, "···那是在人生的重负之 下所榨出来 的一种幻想.由葡萄榨出来的葡萄酒,有人会讴歌它是忘忧之剂,有人会咒它是腐性之媒,但只有葡萄自己才晓得那是它自己的惨淡的血液 ···" 当晚,陈念藻, 郑 炎,黄建言,李冰真,梁 嘉校友与李森堡夫妇在屋仑杏花阁酒楼聚餐.  (摘自<美加校友通讯>(试刊61) 1999.11)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