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加 校 友 通 讯 ( 78期 ) 2001 . 4.

-----------------------------------------------

   ★ 美加校友会夏威夷分部增加一位召集人: 81届刘丹霞 校友.她与61届梁永铨校友一起主持校友会的运作和活动. 她在夏威夷州大学工作, 同时在这间大学攻读硕士 课程.

   ★ 近月来, 有好几位校友回大陆和香港, 湾区的李咏虹, 刘 小豪, 梁永钜, 谢德培, 黄淑仪, 谭安华,纽约美东的张宇光, 麦志荣; 达拉斯美南的李志强, 王宗伦;西雅 图的袁家伦·····他(她)们或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 大都安排时间与省港校友聚会.

   ★ 居住香港的68届高三(2)班李穗琨校友来到美国旅游. 戈淳校友陪同他到处游览和拜访部分校友.陈光硕校友陪同他远足李糯(Reno), 品尝美西睹国风情. 钱承标 校友陪同他飞往纽约, 游览访友. 湾区校友在屋仑(Oakland)的香港酒楼和希活(Hayward)的东江酒楼,美东 校友在纽约(Newyork)的粤江春酒楼, 热情招待李穗琨校友. 李筱萍和张加贤来回坐了八个小时的汽车, 从 波士顿远道奔来纽约,只逗留四个小时又匆匆归程, 为的是与分别了三十多年的校友见见面, 其情可叹.他 (她)们还带了六只波士顿龙虾来助兴. 与他聚会的校友:潘锦泉、邓沛钧、李筱萍、苏令仪、陈光硕、戈淳、 钱承标、张加贤、 陈国明、朱 钊、黄建言、罗焕章、刘小豪、王希哲、黄淑仪、余婉仙、张宝珠。之前 他来过美国和加拿大好几次, 不知道美加校友会,也就不知道有这么多校友在这里.他在离美返港候机时候致 电美加校友会, 感谢校友的热情接待, 称赞校友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表示为建设美加校友会添砖加瓦. 期望他回到港之后与潘玉英等校友多多联系, 积极参与校友联谊活动.

   ★ 香港潘玉英校友报道:

   四月九日上午,李穗昆(68届)与沈开荣(67届), 约了张 健生(66届)一起饭局之后,下午来到铜锣环的印尼餐厅找我. 三十多年没见面, 一下子认不出李穗昆来. 我正在上班, 只能东一句西一句断断续续地闲谈. 临别前相约复活节回广州会见一些老同学.四月十六日 下午, 通过广州的校友李 菁(66届)和陈慧珊(67届)的积极联络,有二十位校友回到母校萧书记非常重视这 次聚会, 抽空来见见我们, 寄语校友们能够为筹办中的校史荣誉室提供更多的材料李菁把美加校友会的[ 美加校友通讯]和纽约广东同学会的{岭南学友](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创刊号)带来了, 还有"1999'世奇之星 夏令营结业晚会"的录影(已由彭国喜托人制成VCD),供大家阅读观赏.由于[美加校友通讯]数量很少, 邓学 恕校友建议大家到他的网页上浏览.李穗昆校友三十多年来第一次与这么多同学见面, 兴奋莫名, 主角当 然是他了.大家互道过去的经历,通报现在的境况, 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 能相聚一起 , 应该好好珍惜. 珍惜自己,也要珍惜以前建立起来的友情. 有校友提议到校园走走. 沿着熟悉的小路, 看见的是不太熟悉的景象,母校变得美丽多了, 走走停停的. 半途中, 从背后走过一个人,眼快的李穗昆 登时大声地叫"万老师!" 一看,果然是万玉胜老师. 万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 三十多年了, 他一点也没 有变. 真的, 结结实实的万老师,这次可真结结实实地被眼前这一大帮兴奋的中年人搞糊涂了. 但很快他 就认出李穗昆这位学生了.因为李穗昆是当年学校足球队队员, 是由万老师负责训练他们的. 我们虽然没 有受过万老师的训练,但他是从广东足球队调到十七中来当老师, 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他. 三十多年了, 要 说的话实在太多了, 一时三刻也说不完. 幸好吴梦莉校友(68届)带备照相机,由有专业拍照水准的叶泽光 校友(67届)拍下了这些难忘的情景. 一行人围着万老师, 走到小花园,迎面走来了彭国喜校友66届), 这 一天他原有很多公事要忙, 可还是抽空赶来了, 为了见见三十多年没见的"阿四"李穗昆. 说来凑巧, 彭 国喜三月份去美国三藩市探望校友们, 刚刚离开, 李穗昆就抵达三藩市了.他说这次"阿四"回校, 自己 无论如何也要赶来会见. 在小花园叶泽光又拍下不少的照片.

   晚上, 一行二十多人来到了北园酒家, 由李穗昆作 东请吃饭.大家还在回味着学生时代欢乐时光和趣事.不知道是谁说, 还记得当年音乐老师老洪镜写的一 首合唱歌曲吗? 黄小菲担任朗诵.有哪一位同学记得? 请告诉我.几个钟头的时间过去了, 分手时候大家 还意犹未尽.回到香港之后, 李穗昆几次提及, 感谢大家如此赏脸, 抽空回母校聚会. 参加这次聚会的 有:陈慧琳、陈慧珊、李 菁、潘玉英、古美芬、吴梦莉、郑炎、姚雄文、彭国喜、李穗昆、胡进、 何婉玲、林尤汉、罗俊江、翟树言、邓学恕、郭耀坤、 鲍际时、叶泽光、吴瑞、陈一阳、伍穗生.

   ★ 编者连续两期刊载来自广州的特约稿件, 介绍 姚雄文校友读书心得的同时, 也展现了他的文学修养,他肯泡图书馆, 喜欢思维, 勤于笔耕. 风声雨声读 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以下发表的读史笔记, 是他试图以不同的方法去表述中 国历史的梗概和编年, 有兴趣者以为如何? 欢迎交流切磋.

         中华正史<二十六史>史纲(简编) ·66届姚雄文

   大约百多万年前, 原始人群由猿变. 可歌可泣中华史, 由此揭开第一篇.

   上古时代无文字, 靠传说来述古事: 首出御世盘古氏, 三皇五世继治世.

   有巢氏造屋而居,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女娲神农氏, 名曰三皇居上世.

   黄帝颛顼及帝誉, 唐尧虞舜为五帝. 上古圣帝及明王, 名曰三圣尧舜禹.

   夏禹商汤周文武, 名曰三王治九州. 大禹传子建夏朝, 夏后氏历四百年.

   汤王灭夏建商朝, 商汤氏经六百春. 武王伐纣国号周, 西周东周八百秋.

   春秋战国五百年, 五霸七雄战不休. 齐楚燕韩赵魏秦, 九州六国并入秦.

   始皇天下大一统, 止二世传十五年. 汉兴刘邦即帝位, 西东两汉四百年.

   汉末三分魏蜀吴, 三国志经六十载. 司马代魏灭蜀吴, 两晋一百五十春.

   南朝宋齐梁陈继, 北朝元魏与齐周. 南北对峙百余年, 杨坚建隋始统一.

   隋篡周平陈一统, 隋文开朝国势盛, 隋阳荒唐倾社稷, 止二帝三十八年.

   李渊称帝国号唐, 太宗定唐三百年. 武则天改唐为周, 及藩镇祸乱相寻.

   唐末安史乱后衰, 残唐五代据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 纷纷战乱五十年.

   太祖继周赵宋兴, 对夏对辽多战争. 金比辽夏更盛世, 灭辽攻宋掳徽钦.

   高宗南渡迫于金, 两宋苟延三百年. 成吉思汗呈英豪, 世祖灭宋建元朝.

   统摄华夷九十秋, 明逐蒙元一统定. 明太祖应运龙兴, 传世计年二百七.

   后金兴起清进关, 康熙雍乾盛清朝. 清朝顺治到宣统, 专制计年二百六.

   顺康雍乾嘉道咸, 同治光绪宣统完. 辛亥革命清社倾, 创共和清帝逊位.

   封建王朝主此完, 孙文总统功卓著.

               ★ 中国历史编年史:

   混沌出开盘古先, 三皇五帝唐及虞.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北南宋, 元明清后是民国. 中华有史五千年, 炎黄唐虞禹千年.

   夏朝以来四千年, 公元前后各二千. 东汉以后公元后, 两汉以前公元前.

   夏起元前廿一纪, 商继元前十六纪, 两周元前十一纪, 东周元前七七0.

   春秋同期起划分, 战国元前四七五. 秦始元前二二一, 汉起元前二0六.

   汤王灭夏建商朝, 商汤氏经六百春. 武王伐纣国号周, 西周东周八百秋.

   三国公元二二0, 晋始公元二六五. 南朝公元四二0, 北朝公元三八六.

   隋朝一统五八一, 唐兴公元六一八. 五代公元二0七, 宋兴公元九六0.

   一二七一元朝起, 一三八六明开国. 一六六四清继明, 一九一二民国兴.

   稽历数廿六史纲, 中华古史至此论.

            ★ 中华<廿六史>历期歌诀:

   史自盘古出上世, 巢燧三皇五帝收.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据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 中华全史历代统系歌:

   史自鸿荒盘古开, 羲娲神农号三皇. 黄帝颛顼及帝誉, 唐尧虞舜为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武, 位禅夏商东西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五霸七雄战不休.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并六国大一统. 汉兴楚亡西东汉, 三国争雄魏蜀吴.

   晋继代魏灭蜀吴, 两东两晋南北朝. 扰西晋者为五胡, 各称孤有十六国.

   南朝宋齐梁陈继, 北朝元魏与齐周. 陈灭周亡隋易孤, 唐承隋禅归正统.

   唐末安史乱后衰, 残唐五代据十国. 唐祚终兮为五季, 梁唐晋汉周相继.

   宋代周兮南北混, 辽金夏争北南宋. 金比辽夏更盛世, 灭辽亡夏掳宋帝.

   元灭金夏绝宋世, 明逐元兮天下定. 清继明亡立专制, 民国兴起帝王休.

   【注释】姚 按: 中华正统史书廿六史等史籍(历 史经典著作)凡廿六部. "正史体尊, 义与经配". 宋以前仅传十七史, 如<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史>,<南史>, <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是也.宋以后加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廿一史.清朝增加 <明史>,复以<旧唐书>,<旧五代史>编入之, 称为廿四史. 民国加入<新元史>为廿五史. 再加入<清 史稿>, 便为廿六史.

             返回上页